张货郎听了就笑:“好,你这话我可当真了,我这常来常往的,要是一年后我家玉香还是这么瘦,到时候我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听了张货郎的威胁,谢老七只是笑笑:“放心吧,我谢老七还能养不了家里的女人孩子?!走走,咱们去见见我父母,一处吃顿饭,这亲事就算成了。”

    因为去年干旱,附近十里八乡的村里人婚娶多是女方背着个小包袱住到男方家里就算礼成,像谢老七家这样能带着媒人一处吃顿饭的,已算阔绰。

    谢老七父母和他大哥住,同在一个村,远不到哪儿去,谢老七把屋门一锁,把小牛往肩上一扛,就带着李玉香和张货郎往父母家去。

    在见到谢老七父母前,李玉香一直都还疑惑为什么谢老七不把孩子放到他父母那里,但等见了二老之后她才隐隐有些明悟,像谢老七父母这样的老人,谁敢让他们来做看孩子这么耗费精力的事呢?!

    李玉香还记得张货郎和她说过,谢老七是他娘四十出头生下的,今年六十多岁,她当时在心里代入的是现代六十多老年人的形象。

    可事实上,操劳了一辈子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外在形象远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苍老的多。

    谢老七的爹还好些,只是佝偻着身体,腿一高一低的走着,他娘在众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睡着了三次,还总是把谢老大家的孙子认成谢老七。

    在这样的氛围里,他们谁也没心情多聊什么,等吃完饭出了谢老大家,张货郎问他:“婶子的病看起来更严重了。”

    谢老七听了也是一叹:“城里乡下的大夫我们都去看过了,没用,大夫说这病治不好的,让带回家给老人吃点好的。”

    潜台词就是让老人等死了。

    张货郎看了李玉香一眼:“你大哥也不容易,能的话多给老人送些钱粮吧!”

    李玉香明白自己舅舅的意思,作为娘家人的他替她把话说在前面,她只要不反驳,谁也不能说她不孝顺。

    谢老七勉强笑笑,说:“过了今日,我就该改口叫张兄弟舅舅了。”

    张货郎这时候显得很豁达:“不过是个称呼罢了,咱们兄弟的感情是变不了的。玉香年纪小,你帮我多照应着她一些,要是她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来告诉我,我帮你收拾她。”

    这个潜台词则是我的外甥女要是有错了我来教训,你不能动手。

    李玉香想:我舅真是很疼我了。

    张货郎把该交代的交代了,等到了谢老七家附近时就说时候不早要早些回家。在走之前,他当着谢老七的面最后对李玉香说:“你和老七好好过,要是过不下去了,就回家来,有舅在,总有你一口饭吃。”

    李玉香知道他这话其实是说给谢老七听的,他生怕谢老七不珍惜她,这个看起来老实本分了一辈子的男人才会在这时候说了这么一句在当世算得上是出格的话来。

    李玉香郑重对他说:“舅,你放心,我会过得很好的。”

    是的,她一定会过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