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读小说>玄幻奇幻>我为国家修文物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吹”出来的洒蓝釉 (第一更)
    赵贾沉吟片刻,对胯子说道,“尽快教会所有上釉工如何吹釉。”

    说完,他将双手往身后一背,大步走出了上釉工坊。

    赵贾接任督陶官并不久,对制陶工艺也只是略懂一二,他没办法指导窑工如何制陶,但他懂得放权,让深谙此道的督陶催总郎永平来负责这些事,也许比他自己来管还更有效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郎永平便开始全力组织窑工烧造这种吹釉陶瓷,首先是烧造了一批白瓷钵。

    一说起景市,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青花瓷。但实际上,景市白瓷也是十分有名。

    元代时,燕赵定窑的精细白瓷几乎已经停止了生产,偶尔有极少量的相对精细产品仍在制作。此时,北方地区精细白瓷的主要产地已经转移到了晋省,如霍州窑、介休窑等。

    进入明清时,白瓷生产已经结束了百花齐花的局面,主要产地就在西江省景市及其周边地区。

    当时景市地区的白瓷烧造技术再攀巅峰,明代的永乐甜白已经成了绝世名品。

    因此,烧造一批白瓷钵,对于郎永平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不过了。

    白瓷钵烧造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在白瓷钵的器表上再上蓝釉浆,但这个过程就要复杂得多了。

    吹釉看起来并不复杂,一节蒙上了细纱的竹筒,蘸取蓝釉浆之后,再对着白瓷钵吹气,将粘附在细纱上的蓝釉浆吹到白瓷钵器表上就可以了。

    但要将吹釉技巧完全掌握,使得吹出来的蓝釉浆能够均匀地附在白瓷钵的器表之上,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在郎永平的督促之下,上釉工们不得不先在一批次品瓷器上锻炼了几天吹釉技巧,然后便匆匆将精品白瓷钵也上了蓝釉。

    一个月后,第一窑吹釉瓷钵开窑,这一批瓷钵显然比胯子偷偷制作的那一只瓷钵要好看得多,但蓝色仍然有些发暗、发沉,这显然是进口钴料的含量过多导致的。

    “将这些瓷钵给砸了!”

    郎永平咬牙切齿,恶狠狠地一挥手,一群窑工手持棍棒,将这些看上去蓝汪汪的瓷钵全都砸成了碎片,落了满地。

    “离皇上规定的时间不多了,这一次,咱们直接开十窑,每一窑的蓝釉浆的分量都要有所不同。上釉工们,趁着这段时间,还是要多多练习吹釉技巧,谁敢懈怠,小心我不客气!”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这一次要是还造不出上好的瓷钵来,大家都等着脑袋落地吧,连我也不例外!”

    话音一落,整个御窑厂里寂静无声。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开始忙得昏天暗地起来,一处处窑口,白天是烟云蔽日,晚上则是火光映天。

    又一个月过去了,郎永平不知道砸碎了多少瓷坯,也不知道惩罚了几个偷懒怠工的窑工,但不管怎样,总算是到了开窑的时候。